低冰鎳是一種含鎳量相對較低的鎳锍產品,通常指在鎳冶煉過程中經過初級吹煉形成的中間產物,其鎳含量介于10%-40%之間(具體取決于礦石品位和工藝)。與高冰鎳(鎳含量50%-75%)相比,它的冶煉成本更低但需要進一步精煉才能獲得純鎳金屬。這種材料的特點是含有較多雜質如鐵、硫等元素,外觀呈灰黑色塊狀或顆粒狀,斷面可見明顯金屬光澤。
在工業生產中,低冰鎳主要通過紅土鎳礦的還原熔煉獲得(電爐或回轉窯工藝),特別是在采用RKEF(旋轉窯-電爐)技術的生產線中更為常見。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其冶煉經濟性,尤其當鎳價處于低位時,企業更傾向先生產低冰鎳作為緩沖產品。其典型成分除了鎳之外,還包含20%-35%的硫、15%-30%的鐵以及微量鈷、銅等有價金屬。
從應用角度看,低冰鎳主要作為不銹鋼冶煉的鎳原料補充,也可經過轉爐吹煉升級為高冰鎳。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產業發展,部分企業開始探索將低冰鎳直接用于硫酸鎳制備(通過高壓酸浸工藝),這種創新應用正在改變傳統鎳產業鏈格局。存儲運輸時需注意防潮,因其含硫量較高可能產生酸性滲出液。
市場交易中低冰鎳的定價通常采用LME鎳價乘以折扣系數(約60%-85%),具體取決于鎳含量和雜質水平。值得注意的技術參數包括鎳回收率(通常達85%-92%)和能耗指標(每噸耗電約2800-3500kWh)。隨著印尼等地產能釋放,全球低冰鎳供應量近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這種過渡性產品在鎳產業鏈中的戰略地位正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