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99.7%氧化鋅(ZnO≥99.7%)價格出現明顯回調,這主要與供需結構變化密切相關。隨著國內冶煉企業開工率提升至75%以上,市場現貨供應量環比增長約12%,而下游橡膠、陶瓷等行業采購卻呈現季節性疲軟,特別是輪胎企業受汽車產銷數據影響,氧化鋅訂單量同比下滑8-10個百分點,庫存壓力逐步向原料端傳導。
需要關注的是國際鋅錠走勢對氧化鋅成本的直接影響,LME鋅價(三個月期貨)從年初2680美元/噸跌至當前2320美元/噸附近,原料端支撐力度明顯減弱。加之印尼等新興產區加大出口力度,進口氧化鋅到岸價(CIF中國)較國產產品已出現5-7%的價格優勢,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從長期看,環保政策松動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隨著部分地區放寬鋅冶煉排放標準(SO2≤80mg/m3放寬至100mg/m3),原先受環保限產的中小企業復產積極性提升,這部分產能釋放速度超出市場預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醫藥級氧化鋅(USP標準)因技術門檻較高,價格仍保持相對堅挺。
下游應用領域的創新替代同樣影響著傳統氧化鋅需求,比如部分輪胎企業開始試用沉淀法白炭黑(BET≥175m2/g)進行配方調整,這種技術迭代雖然緩慢但持續擠壓著氧化鋅的市場份額。加上光伏玻璃鍍膜等新興領域尚未形成規模化采購,短期內難以對沖傳統需求的萎縮。
從市場情緒來看,貿易商去庫存策略加速了價格下行節奏。目前華東地區貿易商庫存周轉天數已從35天延長至45天,為回籠資金出現的折讓拋售現象增多。不過考慮到鋅礦加工費(TC)持續低位運行,當價格跌破18000元/噸關口時,或將觸發冶煉企業自發減產的市場調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