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三氧化鈦鐵(FeTiO3)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料,其核心產區集中在少數幾個資源稟賦優越的國家。其中澳大利亞西海岸的埃尼巴礦區(Eneabba)以高純度鈦鐵礦聞名,儲量約占全球15%,其礦石經過加工可獲得二氧化鈦含量超過50%的精礦。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南非理查茲灣(Richards Bay)地區,這里出產的礦石具有獨特的磁鐵礦共生特性,特別適合采用電爐熔煉法制備鈦渣。
挪威的泰坦尼亞公司(Titania AS)依托當地豐富的原生礦脈,通過濕法冶金工藝生產的鈦鐵礦粉體在涂料行業占據重要地位。北美產區則以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布拉多槽(Labrador Trough)為代表,該地區礦石伴生釩資源(V2O5含量0.2-0.8%),使得提取過程能獲得額外經濟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勘探技術進步,近年來越南蓋梅(Cai Mep)礦區的新發現改變了傳統供應格局,其海濱砂礦通過螺旋選礦可獲得TiO2品位58%以上的精礦。
印度喀拉拉邦與奧里薩邦的濱海砂礦也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采用重選-磁選聯合工藝處理的風化型礦床,每噸原礦可產出200-300公斤合格精礦。這些主要產區的共同特點是具備成熟的開采基礎設施,例如南非產區配套建設了專用鐵路線(軌距1065mm)直通德班港口。需要強調的是,各國礦產政策差異顯著,像澳大利亞要求所有鈦礦出口必須通過聯邦資源部能值檢測(標準AS/NZS 4347),這使得不同產區的產品在微量元素控制方面存在明顯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