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硫酸鋅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料,其全球礦場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地域集中性。需要重點關注的是中國、澳大利亞和墨西哥這三個國家,特別是中國的云南和湖南兩省擁有亞洲最大的亞硫酸鋅礦床。這些礦場通常與鉛鋅礦伴生,礦石平均品位(ZnSO3含量12-18%)直接影響開采經濟性。
澳大利亞西部的Golden Grove礦區以高純度亞硫酸鋅著稱,其獨特的地質條件形成了厚度達25米的礦層。而墨西哥的Santa Eulalia礦區則因其低雜質特性(Fe含量<0.3%)備受特種冶金行業青睞。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主力礦場普遍采用浮選-焙燒聯合工藝,回收率可達92%以上。
近年來新發現的潛力礦區主要集中在非洲剛果(金)的Katanga帶,初步勘探顯示該地區存在厚度超40米的礦化帶。北美地區的開發則受制于環保法規,特別是加拿大Yukon地區的礦床雖儲量可觀(預估800萬噸),但開采進程緩慢。隨著濕法冶金技術進步,傳統低品位礦場(如玻利維亞的San Cristobal)也正重新獲得經濟開采價值。
從產業布局來看,全球約65%的亞硫酸鋅產量來自前十大礦場,這種高度集中性導致市場價格對個別礦區停產異常敏感。例如2021年澳大利亞Mount Isa礦區因洪水減產,直接引發全球亞硫酸鋅價格波動達23%。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電池對鋅基材料需求增長,非洲和南美的新興礦區可能改變現有供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