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礦浮選礦漿濃度究竟控制在什么范圍最合適?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選礦效率和精礦品質。通常情況下,鋰輝石浮選礦漿濃度建議維持在30%-40%之間,云母型鋰礦則適合25%-35%的區間。實際操作中需要根據礦石粒度、礦物組成靈活調整,比如嵌布粒度較細的礦石可能需要適當降低濃度以改善分選效果。
礦漿濃度過高會導致藥劑分散不均,礦物顆粒容易團聚形成泡沫夾帶。濃度過低則可能降低浮選機處理能力,增加水電消耗。現場操作人員常通過測量礦漿密度來間接控制濃度,使用波美計或在線密度儀實時監測。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同浮選階段濃度要求存在差異,粗選段通常比掃選段濃度高5%-8%。
如何快速判斷礦漿濃度是否達標?有個實用方法是將礦漿靜置后觀察沉降速度。當濃度在理想區間時,固體顆粒會以每分鐘3-5厘米的速度沉降。若發現泡沫層過厚或藥劑消耗異常,往往需要重新校準濃度參數。冬季生產時還要考慮溫度對礦漿粘度的影響,必要時可增加攪拌強度維持流動性。
設備配置對濃度控制同樣關鍵。大型浮選機比小型設備更能適應濃度波動,而新型充氣式浮選柱對礦漿濃度的敏感度更高。有些選廠采用分級機返砂調節濃度,這種方法既能穩定系統又能提高粗粒回收率。最近兩年行業開始推廣智能化濃度控制系統,通過算法動態調整補水量,實際應用中可將濃度波動幅度降低60%以上。
礦漿濃度管理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平衡多個工藝參數。經驗豐富的選礦師會結合泡沫形態、精礦品位等指標綜合判斷,特別是在處理復雜伴生礦時,往往需要反復試驗確定最佳濃度窗口。記住,沒有絕對標準的濃度值,只有最適合當前礦石特性的優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