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礦選礦的核心在于根據礦石特性選擇合適的分選方法。常見手段包括浮選、磁選、重選與化學選礦的組合應用,其中浮選法應用最廣泛。需要重點關注鈷礦物與伴生礦物的表面物理化學性質差異,特別是硫化鈷礦物與氧化鈷礦物的不同處理方案。
浮選工藝通常作為首選方案。通過調節pH值、捕收劑和起泡劑的配比,能使鈷礦物選擇性附著氣泡上浮。當處理含硫化鈷的銅鈷礦時,優先浮選銅礦物后再回收鈷是常見策略。氧化鈷礦的浮選則需使用特定活化劑,比如硫化鈉預處理改善礦物表面特性。實驗數據顯示,優化藥劑制度可使鈷精礦品位提升15%以上。
磁選與重選如何發揮作用?針對含磁鐵礦的鈷礦石,弱磁選可預先分離磁性礦物。重選設備如螺旋溜槽對鈷礦物與脈石密度差異明顯的礦石效果顯著。某剛果鈷礦采用重-磁聯合流程,鈷回收率提高至78.3%。
化學選礦法在復雜難選礦石處理中展現優勢。浸出工序能有效提取嵌布粒度細的鈷礦物,酸浸或生物浸出技術已實現工業化應用。但需注意環保成本控制,新型選擇性浸出劑研發成為行業熱點。高溫焙燒預處理可改變礦物結構,配合后續分選效果更佳。
選礦流程設計必須結合礦石物質組成研究。X射線衍射與電子探針分析能精準判定鈷賦存狀態,避免資源浪費。實際生產中,多采用階段磨礦-階段選別工藝,這對嵌布特征復雜的鈷礦尤其重要。選礦廢水處理系統同步建設,已成為現代鈷礦選廠的標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