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金礦作為難處理金礦之一,對其研究是必然的趨勢,本文研究的正是含碳高的金礦怎么浮選處理。事實上,含碳金礦在我國難處理金礦資源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含碳金礦中碳質物在金的氰化浸取過程中可吸附已溶解在氰化物中的金,形成所謂的“劫金”現象。相對于焙燒、細菌處理等預處理工藝,含碳金礦的浮選預處理工藝具有應用廣泛、分選效率高、成本較低等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
一、礦石性質
該金礦礦樣是一種以含碳糜棱巖化石英巖為主要賦礦巖石的貧硫化物型的細粒金礦;黃鐵礦以及少量的閃鋅礦為主要金屬硫化物;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碳酸鹽和分散狀碳質為主。大部分自然金和金屬硫化物成伴生關系。金的共生有用礦物有黃鐵礦、毒砂以及微量的石墨,一部分黃鐵礦包裹在碳質物中。礦石中可回收元素為金、銀。
裸露及半裸露金、硫化物包裹金分布率為73. 13%,赤、褐鐵礦包裹金分布率為6.55%。碳酸鹽包裹金、石英、硅酸鹽包裹金分布率為20.32%。有機碳和石墨碳占全碳的63.18%,這部分碳對浮選指標影響較大。
二、浮選處理含碳金礦的方法
1、預先脫碳-浮金兩段粗選流程
在前期的探索試驗中,為了消除炭質物對浮選造成的不利影響,采用預先脫碳-浮金兩段粗選流程,可獲得金精礦au品位35.90g/t、au回收率51.20%的浮選指標,但金在碳精礦中的品位為16.78g/t,有10.15%的金損失在碳精礦中了。
2、優先浮硫化礦-再浮氧化礦兩段粗選流程
經過上述試驗探索,發現有部分金損失在了碳精礦中,為了提高金的回收率,進行了優先浮硫化礦-再浮氧化礦兩段粗選流程的探討試驗,可獲得金精礦中au回收率為63.35%,au的品位為20.47g/t。該工藝雖然提高了金的回收率,但是卻使金的品位降低了不少。
3、混合浮選工藝流程及藥劑用量
經歷了上兩次探索試驗的失敗,基于對原礦性質的分析,考慮到原礦中金的共生有用礦物為黃鐵礦、毒砂以及微量的石墨,一部分黃鐵礦包裹在碳質物中,采用兩次粗選、粗精礦1兩次精選、粗精礦2四次精選、三次掃選的棍合浮選工藝流程,獲得高質量的金精礦產品,同時綜合回收了銀。這為該金礦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技術指標及礦山經濟評價提供詳實可靠的技術依據。
磨礦細度:經過磨礦細度試驗、藥劑用量試驗等條件試驗,最終確定磨礦細度為-74μm占65%
調整劑:試驗考察了碳酸鈉、水玻璃、石灰調整劑對浮選指標的影響,并選擇石灰作為本次試驗的調整劑,石灰用量為2kg/t。
活化劑:硫酸銅是金礦石浮選中常用的活化劑,可提高在金礦物浮選活性,加強礦物表面與捕收劑作用。經過試驗確定硫酸銅用量為量500 g/t為宜。
捕收劑:使用丁基黃藥+丁基銨黑藥作為組合捕收劑。綜合考慮金粗精礦金品位、金回收率,選擇丁基黃藥+丁基銨黑藥的用量為300+300g/t。
柴油捕收劑:考慮到碳質物對浮選指標的影響,在原有藥劑制度的基礎上添加柴油作為碳質物的捕收劑,用量為50g/t。
三、浮選效果
經過兩次粗選,粗精礦1兩次精選、粗精礦2四次精選,三次掃選的閉路試驗,可獲得金精礦金品位42.18 g/t、銀品位46.7 g/t,金回收率85.87%、銀回收率62.86%較好的選別指標。此工藝流程簡單、便于工業化實施,試驗結果穩定可靠,為該金礦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技術指標以及礦山經濟評價提供詳實可靠的技術依據。
含碳高金礦的浮選方法始終在不斷開發和研究中,為了獲得更高的金礦品位,更好的回收率,各家選礦廠家都極盡所能地在探索可行的方法,未來相信有更簡便易行、操作方便的浮選方法能夠處理含碳高的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