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資源十分珍貴,為了更合理地選別礦石,金礦選礦工藝至關重要。金礦重選工藝是比較常用的一種選礦工藝,但是不同的金礦應該選擇不同的工藝,例如砂金礦和脈金礦的重選工藝就完全不同。想要更經濟更環保的將金從金礦石中選出,應首先進行選礦試驗,全面分析礦石的性質,得出科學的選礦試驗報告,從而來判斷運用何種金礦選礦工藝方法,綜合考慮金礦選礦廠實際情況、投資等因素后確定選礦方案,以達到理想的投資回報率。
重選工藝是利用礦物的密度和粒度的差異,借助于介質流體和各種機悈力的聯合作用造成適宜的松散分層和分離條件,從而獲得不同密度或不同粒度產品的工藝過程。由于大多數含金礦石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粗粒游離金(+0.1mm),難以通過浮選法、濕法冶金回收。因此,重選法多用于選別砂金以及脈金在浮選和浸出前后回收單體解離的粗粒金。一般,重選法能夠回收的金的粒度下限為0.01mm。
砂金礦重選選礦工藝

砂金礦跳汰選金工藝
1. 跳汰選金工藝
跳汰選金主要設備為跳汰機,將使不同比重的礦物顆粒混合,在垂直運動的變速介質流中按比重進行分層,比重小的礦物位于上層,比重大的礦物位于下層,再利用機械和水流的作用,將分層好的物料分別排出。跳汰選金適于分選粗粒礦物顆粒(除微細物料外的任何粒度的礦物原料),其金屬礦物的選礦粒度范圍為0.074-50mm,對于砂金選礦可在比重差≥1.25且礦石單體解離的前提下,下限粒度可達0.04mm,工藝操作簡單,設備處理能力大,在粗選金礦中運用效果很好。
砂金礦搖床選金工藝
2. 搖床選金工藝
搖床選金主要設備為搖床,它是在水平介質流中進行選別的設備,利用傳動機構帶動床面做縱向的往復運動,做沖流和床面差動運動,礦粒在往復運動中經受垂直于床面的分層作用和平行于床面的分離作用,使不同粒度的物料自床面的不同區間排出,實現分選。
搖床選金適于處理分選粒度較細的礦物,可根據礦石的粒度不同可分為粗砂床、細砂床和礦泥床三種。其中,粗砂床適用于分選物料粒度在0.5-2.0mm之間的礦粒,細砂床適于處理物料粒度范圍0.074-0.5mm的礦粒,礦泥床適于處理物料粒度0.037-0.074mm的礦粒。
搖床選金的給礦粒度范圍一般在0.019-3mm之間,選金穩定可靠,礦帶分布清晰可見,富礦比較比其他選礦方法高,易管理,且可一次性選別所需礦石。
砂金礦溜槽選金
3. 溜槽選金工藝
溜槽選金的主要設備是螺旋溜槽,它是利用斜面水流進行分選的設備,物料借助水流、礦物重力、礦粒與槽底面的摩擦力等聯合力的作用,使礦粒按比重沉降在槽內的不同地帶,比重小的礦粒被水流帶走,留下比重大的礦粒,即完成分選。螺旋溜槽適于處理含泥量低的微細粒物料,物料粒度范圍在0.03-0.6mm,結構簡單,處理量大,綜合成本低。
脈金礦重選選礦工藝
在脈金選廠,重選法一般很少單獨使用,多作為聯合選金工藝流程的一部分。一般,在磨礦與分級回路中,采用跳汰機或螺旋溜槽與搖床配合,提前回收已解離的粗粒單體金,以利于其后的浮選或氰化作業,并可獲得合格的金精礦。該種金礦選礦方法在小型金礦的地方群采礦山應用較普遍。
1. 重選-氰化聯合工藝
此金礦選礦工藝流程適用于處理石英脈含金氧化礦石。原礦先重選,重選所得精礦進行氰化提金;或者原礦直接進行重選,尾礦、分級礦再分別氰化。
2. 重選-浮選聯合工藝
這一金礦選礦工藝是先用重選回收礦石中的粗粒金,重選尾礦進行浮選。該金礦選礦工藝流程適用于處理單一浮選處理的礦石、含金氧化礦石和伴生有游離金的礦石,較單一浮選流程可獲得更高的回收率。
脈金礦重選-浮選聯合工藝
3. 浮選-重選聯合工藝
此金礦選礦工藝流程以浮選法為主,適用于金與硫化物共生密切并且只能用冶煉法回收金的礦石,也適用于粗累嵌布不均勻的含金石英脈礦石,比單一浮選可獲得更高的回收率。
以巖金礦重選選礦工藝為例,在閉路磨礦系統中,粗粒金易在循環物料中富集或嵌在磨機襯板(或介質)中而造成金的流失,且金粒具有很大韌性,在磨礦過程中不易磨細。而氰化浸出過程屬于擴散控制過程,這部分金溶解緩慢,易造成浸出不完全,從而殘留在氰化尾礦中。因此,在磨礦過程中大多采用重選方法預先回收這部分粗粒金。
對于金礦重選法而言,砂金礦普遍采用重選法分離金與重砂礦物;而脈金礦多采用浮選、重選、氰化等聯合選礦工藝,盡量采用階段磨礦、階段選別流程,貫徹能收早收的選礦原則,及時回收粗粒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