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紫銅棒作為工業領域重要的原材料,其礦場分布直接關系全球供應鏈穩定性。目前全球最主要的銅礦資源集中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一帶,特別是智利的埃斯孔迪達(Escondida)和科亞瓦西(Collahuasi)兩大露天礦場,年產量均超過50萬噸(含銅量99.95%)。秘魯的安塔米納(Antamina)和塞羅貝爾德(Cerro Verde)礦區則以高純度硫化銅礦著稱,生產的電解銅板經后續加工可制成符合GB/T 5231-2012標準的T2紫銅棒。
非洲剛果(金)的卡莫阿-卡庫拉(Kamoa-Kakula)礦區近年來異軍突起,其氧化礦與硫化礦混合礦床中銅含量高達6.2%(行業平均約0.8%),產出的陰極銅經過連續鑄造工藝可加工成直徑8-300mm的各類紫銅棒材。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亞的格拉斯貝格(Grasberg)礦區雖然以金礦聞名,但其伴生銅礦品位達1.2%,通過火法精煉生產的銅錠同樣能達到T2級別(銅+銀≥99.9%)。
中國本土的紫銅棒原料主要來自江西德興銅礦和西藏玉龍銅礦,其中德興銅礦采用世界先進的閃速熔煉技術,能將銅精礦(含銅20-30%)直接轉化為φ12mm連鑄銅桿。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美國肯尼科特(Kennecott)銅礦采用獨特的電解-壓延一體化工藝,其生產的T2紫銅棒具有更均勻的晶粒度(0.015-0.025mm),特別適合高精度電子元件加工。
隨著深海采礦技術的發展,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斷裂帶(CCZ)的多金屬結核礦區可能成為未來T2紫銅棒原料的新來源,這些海底結核含銅量可達1.5%(同時富含鎳鈷錳)。不過目前全球約78%的T2紫銅棒原料仍依賴傳統陸地大型銅礦,尤其是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旗下礦山供應了全球約15%的電解銅原料,其產品經ASTM B152標準檢測后廣泛用于精密紫銅棒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