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不銹鋼坯庫存量呈現動態波動特征,主要受產能周期與國際貿易流影響。根據國際不銹鋼論壇(ISSF)最新季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末可統計的海外坯料商業庫存約180-220萬噸(含冷軋卷用熱軋坯),這個數據不包括中國保稅區及企業廠內周轉庫存。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歐盟地區因能源成本高企導致下游加工放緩,其港口保稅倉庫存同比增加了12%,達到45萬噸的歷史峰值。
從產品結構來看,300系奧氏體坯料占比約為65%(典型如304/316L),主要集中在東南亞的印尼青山園區(年產能300萬噸)和印度金達爾工廠。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2023年實施反傾銷稅后,其國內坯料庫存周轉天數已延長至38天(正常值為25天),這導致孟買港滯留的4萬噸坯料產生額外堆存費用。而北美地區由于實施232關稅,經銷商更傾向于維持低庫存策略,當前北美自由貿易區坯料庫存僅維持15萬噸安全線。
影響庫存分布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海運周期,特別是紅海航線動蕩導致歐洲進口商普遍增加了2-3周的備貨量。部分貿易商反映,當前歐洲到岸價(CIF)的304坯料溢價已包含每噸30美元的滯港風險費。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日本制鐵通過JIS標準的低碳排放坯料(CO2≤1.8噸/噸鋼)反而獲得歐盟關稅優惠,其鹿特丹保稅倉庫存周轉速度明顯快于同行。
結合CRU金屬簡報的預測模型,2024年Q1海外坯料庫存可能面臨下行壓力。這主要源于兩個方面:印尼德龍二期項目投產將釋放50萬噸/月的新產能,而同時歐洲汽車制造業的電動化轉型會提升對430系鐵素體坯料的需求。業內專家建議關注LME鎳價波動對庫存估值的影響,特別是當鎳價跌破1.6萬美元/噸時,貿易商可能啟動庫存套保操作進而改變顯性庫存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