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不銹鋼坯的具體儲量數據屬于動態變化的商業信息,官方并未公開實時統計數字。根據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不銹鋼粗鋼產量達到3263萬噸(含鎳鉻系及節鎳型),其中相當比例會以鋼坯形態進入流通環節。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各大不銹鋼生產基地如江蘇戴南、廣東佛山等地庫存周期通常在15-30天浮動,特別是受304(18Cr-8Ni)和201(17Cr-4Ni-6Mn)等主流鋼種價格波動影響明顯。
從產業鏈特征來看,不銹鋼坯庫存往往集中在三類場所:鋼廠直銷倉庫的協議庫存約占40%,貿易商聯合倉儲占比35%,終端用戶預備庫存約占25%。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行業普遍采用JIT(準時制生產)模式,實際在庫鋼坯總量較五年前下降約18%,這主要得益于ERP系統對供應鏈的優化。據業內估算,全國常態周轉的不銹鋼坯物理庫存約在80-120萬噸區間,相當于兩周左右的產能。
影響儲量的關鍵變量包括鎳價波動(倫敦LME鎳合約)、不銹鋼期貨(SS主力合約)走勢以及下游家電、建材行業需求變化。特別是在印尼鎳鐵產能釋放后,國內鋼廠普遍調整了坯料儲備策略,冷軋廠持有的304熱軋坯料庫存較2019年峰值下降27%左右。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1-8月進口不銹鋼坯同比減少41.3%,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內庫存調節機制的改變。
從區域分布來看,無錫不銹鋼電子交易中心監測顯示,華東地區占全國流通庫存的52%,華南占28%,這兩個區域的不銹鋼坯現貨價格(P2.0B規格)已成為行業風向標。隨著山西太鋼、青山控股等企業推行"廠庫前移"戰略,青島港、寧波港等港口保稅倉庫的不銹鋼坯庫存量近三年年均增長19%,這種結構性變化正在重塑傳統的倉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