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鉛作為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合物,主要可分為天然與人工合成兩大類。天然二氧化鉛較為罕見,通常以礦物形態存在(如斜方晶系的板鉛礦),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質條件,在工業應用中價值有限。相比之下,人工合成的二氧化鉛更具實際意義,根據制備方法和晶體結構差異,可以進一步細分。
工業領域常見的是β型二氧化鉛(斜方晶系),其制備通常通過電解硝酸鉛溶液或化學氧化法實現,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分解溫度約290℃)和電化學活性,在鉛酸蓄電池正極材料中應用廣泛。而α型二氧化鉛(四方晶系)則需在堿性條件下氧化制得,晶體結構中存在更多缺陷位點,這使得它在催化領域表現出獨特優勢,特別是對有機物的氧化降解反應具有顯著促進效果。
值得關注的是納米二氧化鉛這一特殊分類,通過溶膠-凝膠法或超聲化學法制備的納米顆粒(粒徑10-100nm)展現出更大的比表面積和表面活性,在傳感器制造和廢水處理領域潛力巨大。近年來還開發出摻雜型二氧化鉛,通過引入鉍、銀等金屬元素改變其電子結構,這類改性材料在電催化析氧反應(OER)中電流效率可提升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