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全球鋼鐵生產大國,其低硅鐵礦資源儲備情況備受行業關注。根據自然資源部最新礦產儲量通報顯示,全國低硅鐵(SiO?含量≤5%)探明儲量約為23億噸,主要集中分布在遼寧鞍本、河北冀東、四川攀西三大礦集區,其中鞍本礦區占比超過40%。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數據涵蓋的是工業可采儲量,實際地質儲量可能更高,但受選礦技術和經濟成本限制尚未完全開發利用。
從資源分布特征來看,我國低硅鐵礦呈現出明顯的區域集中性和品質差異性。鞍本礦區的低硅鐵礦石不僅儲量豐富,且平均品位達62%(TFe含量),部分優質礦脈甚至能達到68%以上。相比之下,攀西地區的礦石雖然儲量可觀,但普遍含有較高的鈦、釩等伴生元素,在冶煉過程中需要特殊的工藝處理。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在新疆阿勒泰地區新發現的低硅鐵礦帶,經初步勘探顯示潛在儲量可能超過5億噸。
在資源利用方面,當前國內低硅鐵年開采量約1.2億噸,占鐵礦石總產量的15%左右。由于低硅鐵在冶煉過程中能顯著降低焦比(可減少10-15%),這類資源對鋼鐵企業降本增效具有戰略意義。特別是在生產高端汽車板、電工鋼等產品時,低硅鐵原料能使轉爐煉鋼的渣量減少20%,大大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不過受限于開采深度增加導致的成本上升,部分深部礦體的開發仍面臨經濟性挑戰。
從長遠發展趨勢看,隨著選礦技術的進步,傳統意義上的高硅鐵礦通過新型磁選-反浮選聯合工藝(磁性鐵回收率≥85%,SiO?脫除率≥70%)處理后,也能達到低硅鐵標準,這將有效擴充資源儲備。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通過技術升級可新增可利用低硅鐵資源約8億噸,屆時將顯著改善當前優質鐵礦資源緊張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