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錫酸作為一種重要的錫礦物資源,在全球多個地區都有開采價值較高的礦場。需要重點關注東南亞地區,特別是印尼的邦加島和勿里洞島,這兩個區域以高品位錫礦床聞名,其偏錫酸常與錫石共生形成復合礦體。馬來西亞的霹靂州也是傳統錫礦帶,雖然近年產量下降,但仍是偏錫酸的重要來源地。
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同樣擁有豐富的偏錫酸資源,奧魯羅和波托西地區的脈狀礦床中常見該礦物與黑鎢礦、輝銻礦伴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云南個舊錫礦帶,這里不僅產出大量錫石,在氧化帶中也存在偏錫酸次生富集現象(通常含SnO2 60-78%)。剛果(金)的基普希礦區近年勘探數據顯示,其深層礦床中存在大量偏錫酸與鉭鐵礦的組合礦體。
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西海岸礦床較為特殊,這里的偏錫酸多形成于低溫熱液環境,常呈現獨特的放射狀集合體形態。在開采技術方面,由于偏錫酸比重較大(密度6.4-7.1g/cm3),重力選礦法往往是優先考慮的富集手段,特別是在處理風化殼型礦床時效果顯著。隨著錫資源需求持續增長,這些主要礦區的勘探深度正在不斷向下延伸,部分礦山已開發至地下800米以下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