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冶煉過程中,存在很多有害元素,磷便是其中之一,磷的高含量嚴重影響鋼材質量。高磷鐵礦石中的磷,一般以磷灰石或碳氟磷灰石形態與其他礦物共生,且粒度較細,有時甚至在2μm以下,因此高磷鐵礦石屬于難選礦石,難度較大。
近年來國內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鐵礦石脫磷工藝研究。主要工藝有反浮選、選擇性聚團、酸浸、高梯度磁選、氧化焙燒-酸浸、微生物脫磷等。
1.反浮選脫磷或磁選-反浮選聯合工藝
隨著新型高效浮選藥劑的不斷出現,反浮選仍然是目前主要的鐵礦石脫磷方法。為了降低反浮選成本或進一步降低含磷量,磁選-反浮選聯合降磷已顯示出優勢。例如:長沙礦冶研究總院以RA-315為捕收劑,采用反浮選工藝,對美國Toshi公司提供的Tilden高磷鐵礦綜合樣進行了試驗室小型試驗研究。以Ca2+為石英活化劑,淀粉為鐵礦物抑制劑,RA-315為捕收劑進行磷硅混合反浮選,取得了鐵品位65.50%、含磷0.03%、鐵回收率79.67%的閉路試驗指標。
2.選擇性聚團分選
由于磷灰石等雜質礦物嵌布粒度極細,為使其單體解離,往往需要細磨,從而使常規方法捕集困難,回收率低。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選擇性聚團分選工藝為微細粒礦物分離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選擇性聚團分選工藝主要有高分子絮凝分選、疏水聚團分選、磁團聚與磁種聚團分選以及復合聚團分選。
3.酸浸
我國鄂西“寧鄉式”鮞狀赤鐵礦資源豐富,約占全國鐵礦儲量的4%。但由于礦石性質復雜,含磷高(平均1%左石),難選難冶,至今尚未有效地開發利用。由于礦石性質復雜,用機械選礦方法脫磷,目前尚未完全過關。
應用超聲波酸浸脫磷工藝對高磷磁鐵礦和赤鐵礦進行了脫磷研究。最終結果為:使用硫酸時含磷0.07%(為機械攪拌酸浸的1/14),使用鹽酸時含磷為0.06%(為機械攪拌酸浸的1/7),鐵回收率為95%以上。
4.高梯度磁選
新型高梯度磁選機的研制較大幅度地降低了有效分選粒度下限,較好地解決了堵塞與夾雜問題,為高磷鐵礦石脫磷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SLon-1500立環脈動高梯度磁選機用于精礦脫磷工業試驗中的強磁選作業,取得了較好的試驗結果。
5.焙燒-酸浸
該方法是將礦石與氯化鈣混合后在900~1000°C條件下焙燒,然后用無機酸浸出磷。所用酸的種類不同,磷的浸出率各異,一般情況下,硝酸的浸出率較高,其次是鹽酸,硫酸浸出率較低。
6.微生物脫磷
近年來,利用微生物處理礦產資源的研究非常活躍,僅就溶磷方面而言,就已經發現很多種細菌、真菌、放線菌都具有溶磷作用。它們主要通過代謝產酸降低體系的pH值,使磷礦物溶解。利用此種方法,脫磷率可達76.89%,鐵損率為3.87%,為高磷鐵礦石脫磷提供了新途徑。
未來,對高磷鐵礦的研究方向將集中于新型浮選藥劑、設計合理的磨礦工藝、開發新型浮選設備、對浸出法和微生物脫磷法進一步優化,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