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具備低鈦渣(TiO2含量低于10%)生產能力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幾個重要工業帶,其中南非布什維爾德火成巖綜合體憑借其獨特的釩鈦磁鐵礦資源,成為全球最大的低鈦渣供應地,其產品常以鈦鐵比(Fe/Ti)穩定在特定值(通常4.5-6.0)著稱。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挪威和加拿大的生產基地,特別是挪威Tinfos工廠采用電爐熔分工藝(溫度控制1600-1800℃),其低鈦渣二氧化鈦含量可精確控制在8%以下,這種高純度產品在特種合金領域需求旺盛。
俄羅斯科拉半島的冶煉中心近年也逐步提升低鈦渣產能,其特點是伴生釩含量較高(V2O5約0.3-0.8%),這種復合型原料特別適合生產高強度低合金鋼。而中國攀西地區雖然鈦資源豐富,但受限于礦石特性,所產鈦渣二氧化鈦含量普遍高于標準,需經過特殊還原工藝處理才能達到低鈦渣技術指標。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扎波羅熱鐵合金廠在沖突前曾是東歐重要的低鈦渣供應商,其采用的熔鹽電解法能產出硫含量極低(<0.02%)的優質產品。
東南亞地區隨著越南老街省鈦鐵礦的開發,部分新建冶煉廠開始嘗試生產定制化低鈦渣,但因電力成本制約,其產能規模尚無法與傳統產區抗衡。從技術發展趨勢看,采用微波還原等新工藝的工廠更易精準控制鈦渣成分,這使德國克虜伯等歐洲企業在高附加值低鈦渣細分市場保持領先,其產品氮含量可穩定在120ppm以下,遠優于傳統工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