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個小型選礦廠到底要準備多少錢?實際投資在20萬到300萬元之間浮動。具體金額要看礦石類型、處理量和設備選型,比如處理金礦的氰化廠比普通鐵礦廠貴兩倍不止。選址也直接影響成本,偏遠山區建廠光是修路搭電就可能吃掉幾十萬預算。
設備采購占了大頭。破碎機、球磨機這些基礎設備全新購置需要80萬起步,二手設備能省40%但故障風險高。有個客戶去年用二手設備省了30萬,結果三個月停機維修損失了15萬產量。自動化程度越高投入越大,但長期能省下20%人工成本,這筆賬得仔細算。
場地建設容易被低估。100噸/日處理量的廠子至少要5畝地,光是硬化地面和搭建鋼構廠房就燒錢。江西有個鉛鋅礦廠去年建廠時沒做地質勘察,雨季地基下沉導致設備傾斜,返工多花了28萬。環保設備現在成了硬指標,污水處理系統和除塵裝置沒20萬根本拿不下來。
為什么同規模的選礦廠投資差異這么大?關鍵在選礦工藝。浮選廠要配藥劑攪拌槽和浮選機,比單純的重選廠多出50萬設備費。要是處理含硫礦石還得加裝尾礦庫防滲系統,這筆開支能讓預算直接跳漲15%。
日常運營成本也要提前算。破碎環節電費占生產成本30%,鄂式破碎機比圓錐破省電但效率低。工人工資每月至少3萬起步,要是礦區在高原還要額外補貼。有個云南的錫礦廠老板說過,設備維護費每年吃掉他10%凈利潤。
隱性成本最容易被忽略。環評報告辦理周期動輒三個月,環保押金普遍收10-20萬。電力增容費按變壓器容量收費,315kVA的變壓器擴容費就要8萬。去年河北有個鐵礦廠因為沒辦齊手續被罰款16萬,這可比買設備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