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篩子的材質直接影響設備使用壽命與篩分效率。核心標準圍繞耐磨性、抗沖擊性、耐腐蝕性三大指標展開,行業普遍要求洛氏硬度達到HRC60以上,沖擊韌性不低于15J/cm2。篩網材質需根據礦石類型調整,比如處理鐵礦多采用高錳鋼,而煤礦篩分更傾向聚氨酯材質。
篩子長期承受礦石沖擊磨損是最大考驗。為什么有的篩子用三個月就變形?關鍵在材料熱處理工藝是否達標。高頻淬火能提升表面硬度,但過度處理會導致內部韌性下降。需要重點關注篩條與篩板接合處,特別是螺栓固定位置的應力集中區,這些部位最容易發生斷裂。
潮濕環境作業對材質提出特殊要求。沿海地區選礦廠發現,普通碳鋼篩架半年就銹蝕穿孔。改用雙相不銹鋼后壽命延長三倍,雖然成本增加40%,但綜合維護成本反而降低。這種材質在氯離子濃度高的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表面氧化膜自動修復的特性尤其關鍵。
聚氨酯篩板近年占比持續上升。與傳統金屬篩相比,它的彈性模量更匹配礦石碰撞特性,能將噪音降低15分貝以上。但溫度適應性仍是短板,北方冬季零下20℃作業時容易脆化。研發人員正在嘗試添加納米二氧化硅改善低溫性能,最新樣品已在黑龍江金礦通過冬季測試。
篩孔形狀與材質協同效應常被忽視。菱形孔篩網若采用橡膠材質,棱角處易產生撕裂。某銅礦改用波浪形篩孔設計后,聚氨酯篩板壽命從6個月延長至11個月。這種結構改變分散了礦石下落的沖擊力,配合材料本身的彈性形變特性,形成雙重保護機制。
現場維護同樣影響材質表現。操作人員常犯的錯誤是用水沖洗高溫篩面,這會導致金屬篩網產生微裂紋。正確的做法是待設備冷卻后再進行清潔,必要時使用壓縮空氣吹掃。潤滑劑選擇也需謹慎,酸性潤滑液會加速橡膠篩板老化,這點在磷礦篩分中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