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圖是判斷礦石處理效果的關鍵工具,直接反映選礦流程中各環節的分離效率。觀察選礦結果時,首要關注精礦品位與回收率的對應關系。這兩個指標通常呈現反向趨勢,高品位精礦可能伴隨回收率下降,需要結合生產目標在圖表中尋找平衡點。比如某銅礦選廠通過調整浮選時間,在精礦品位保持20%時,成功將回收率從85%提升至92%。
選礦圖中的數據到底怎么看?重點關注曲線拐點位置,這往往對應最佳工藝參數。原礦品位、精礦品位、尾礦品位三者的聯動變化最能說明分選效果。實際應用中,要對比不同藥劑用量或設備參數下的多條曲線,例如某鐵礦通過對比磁選機不同轉速下的分選曲線,最終選定1600轉/分鐘作為最優工作點。
圖表中的異常波動往往暴露流程問題。某金礦企業曾發現精礦回收率曲線突然下挫,經排查發現是磨礦細度未達標導致解離不充分。日常分析時要注意各工序指標的關聯性,破碎粒度、礦漿濃度等基礎參數的變化都會在選礦圖上形成連鎖反應。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會通過曲線的斜率變化預判設備磨損情況,提前安排維護。
現代選礦軟件已將數據分析可視化,但人工判讀能力仍是核心。重點關注累計回收率曲線的走勢平穩度,這直接關系生產穩定性。某鉛鋅選廠通過分析三個月的數據曲線,發現尾礦中鉛含量周期性波動,最終查明是浮選液位控制存在缺陷。記住,圖表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結合現場取樣化驗數據交叉驗證,才能準確評估實際選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