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過程中如何有效去除碳質雜質?這是許多礦物加工企業關注的核心問題。碳元素在礦石中常以石墨、有機質或碳酸鹽形式存在,可能影響后續冶煉工藝和最終產品質量?,F代選礦廠主要通過物理分選與化學處理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高效除碳,需要重點關注不同碳質礦物的特性差異,特別是其表面性質和比重特征。
浮選法是應用最廣泛的除碳手段之一。利用碳質礦物與目標礦物的可浮性差異,通過添加特定捕收劑和抑制劑實現選擇性分離。以石墨型碳為例,其天然疏水性使其容易富集在泡沫層,這時采用反浮選工藝能有效分離目標礦物。實際操作中需精確控制藥劑用量和氣泡大小,這直接關系到碳去除率和有用礦物回收率的平衡。
重選工藝在應對粗粒碳質時展現獨特優勢。搖床和螺旋溜槽通過礦物比重差異實現分選,特別適用于處理碳酸鹽類雜質。某鐵礦案例顯示,采用離心選礦機可將含碳量從3.8%降至0.5%以下,同時保持鐵回收率92%以上。這種方法能耗較低,但要求碳質與有用礦物存在明顯密度差。
化學浸出法正在成為處理微細嵌布碳質的新方向。酸性介質能有效溶解某些碳酸鹽礦物,而氧化處理可分解有機碳。某金礦采用堿浸預處理,成功將碳質劫金效應導致的回收損失從15%降至3%以內。這種方法需要嚴格控制反應條件,避免對主體礦物造成溶解損耗。
聯合工藝往往能取得更優效果。某鉬礦先通過磁選去除磁性碳質,再用浮選處理非磁性碳雜質,最終使精礦碳含量穩定在0.2%以下。這種組合方案既發揮各工藝優勢,又降低整體處理成本。企業選擇除碳方案時,必須綜合考慮礦石性質、處理規模和經濟效益三大要素,才能實現最優技術經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