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選礦石的核心在于通過肉眼觀察和簡單工具快速分辨礦物價值。這種方法常用于野外勘探或小規模開采,依賴經驗積累與基礎地質知識。想要提升手選準確率,必須掌握礦物顏色、光澤、硬度等物理特性的識別技巧。比如硫化物礦石常帶金屬光澤,而硅酸鹽礦物多呈玻璃光澤,隨身攜帶硬度筆能在現場快速驗證礦物硬度。
實際操作時需要重點關注礦石的伴生特征,特別是礦物晶體形態與圍巖關系。花崗巖中的石英脈常伴生金礦,沉積巖層中的結核狀構造可能含有錳結核。用放大鏡觀察礦物斷面時,解理方向和斷口形態能幫助判斷礦物種類。遇到難以辨別的礦石怎么辦?可用小刀刻劃測試硬度,或進行條痕試驗——在粗瓷板上劃出的顏色往往比礦物外表色更穩定。
礦物密度差異是重要篩選依據。將疑似礦石放入手掌掂量,同體積下重晶石明顯重于普通巖石。現場可用簡易比重測試法:取500毫升容器裝滿水,放入礦石后測量溢出水量,通過質量與體積計算密度值。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區分外觀相似但密度差異大的礦物,如方鉛礦與閃鋅礦的組合礦帶。
風化作用會改變礦石表面特征,此時需要觀察新鮮斷面。氧化帶中的鐵帽可能指示深部硫化物礦床,但表層褐鐵礦會掩蓋原生礦特征。攜帶地質錘敲擊礦石獲取新鮮面,同時注意礦物在鹽酸中的反應——方解石遇冷稀鹽酸會產生劇烈氣泡,這種現場檢測法能有效避免誤判。
現代手選常結合便攜式檢測儀提升效率。X熒光分析儀能在30秒內檢測元素組成,磁選法可快速分離磁性礦物。不過傳統經驗依然關鍵,比如黃鐵礦與自然金的區分:前者立方體晶形明顯且質地脆,后者延展性強且劃痕呈金黃色。這種多維度驗證方式能顯著降低誤選概率。
安全防護是手選作業不可忽視的環節。接觸未知礦物時應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含放射性或毒性成分的礦石。山區作業需注意巖體穩定性,攜帶指南針和GPS定位設備。收集樣本時要做好分類標記,記錄發現位置的地形地貌特征,這些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