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礦砂的關鍵在于明確用途與精準檢測。礦砂種類繁多,不同行業對成分、粒度、純度要求差異顯著。比如鑄造用砂需耐高溫,建筑用砂則側重硬度與顆粒均勻度。建議先向供應商索要質檢報告,重點關注二氧化硅含量、含泥量等核心指標。有條件的話,現場用手抓一把砂子搓揉,雜質過多的礦砂會明顯感覺粗糙或掉色。
礦砂的物理性能直接影響使用效果。顆粒大小是否均勻決定了填充密實度,水分含量超標可能導致結塊或化學反應。實驗室檢測雖專業但成本高,普通人可以通過簡易方法初步判斷——將礦砂倒入透明水瓶搖晃后靜置,分層速度越慢說明顆粒級配越合理。顏色異常鮮艷的礦砂反而要警惕,天然礦砂通常呈現灰白或淺黃色。
供應商選擇比產品本身更重要。靠譜的企業能提供完整開采許可、運輸憑證及第三方檢測報告。別被低價迷惑,某些商家會用建筑廢料冒充專用礦砂。實地考察開采現場時,記得查看堆場管理是否規范,混入雜草或異物的礦砂可能存在存儲污染。現在市面流行網購礦砂,但大宗采購還是建議眼見為實。
運輸成本常被忽略卻影響最終性價比。礦砂屬于大宗低值貨物,200公里外的運費可能超過貨值本身。提前測算噸公里運輸成本,優先選擇有鐵路專線或水運條件的供應商。特殊品種如鋯英砂還要確認包裝防潮措施,海運途中受潮結塊的案例時有發生。別忘了對比結算方式,預付款比例過高的交易風險更大。
售后服務保障是最后一道防火墻。優質供應商會提供應用指導,遇到結塊、成分偏差等問題能快速響應。有些企業推出試用裝服務,這對新客戶特別實用。記住留存至少500克樣品,萬一出現質量糾紛,這是最直接的證據。礦砂挑選看似復雜,把握住用途匹配、質量可控、供應穩定這三個要點,就能避開大多數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