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銹鋼無縫管市場價格持續攀升,這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原材料成本上漲是最直接的推手,鎳價(LME現貨均價)在2023年同比上漲超過35%,而鉻鐵合金(FeCr60)價格也保持高位震蕩,這兩種核心合金元素占不銹鋼成本的60%以上。特別是在新能源電池行業對鎳資源爭奪加劇的背景下,原材料端的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
供需關系的失衡同樣值得關注。隨著石油化工(如P91材質管道需求增長20%)、核電(核級不銹鋼管ASTM A312 TP316L認證產品)等高端制造領域的需求爆發,而國內能生產精密公差(±0.1mm)薄壁管的廠商數量有限,導致高端產品出現結構性短缺。部分經銷商反饋,316L醫用級無縫管的交貨期已延長至45天以上,這種情況在往年非常罕見。
能源成本傳導也不容忽視。在碳中和政策下,電弧爐煉鋼的電力成本(噸鋼耗電約500度)顯著提升,加之天然氣(熱處理環節關鍵能源)價格波動,使得冷軋退火(光亮退火工藝溫度控制在1050-1150℃)等后續加工環節成本水漲船高。有生產企業測算,僅能源成本就導致每噸管材增加約800元支出。
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同樣影響深遠。歐盟對中國不銹鋼管的反傾銷稅(最高達72%)促使更多產品轉向內銷,而俄羅斯市場因特殊原因需求激增(2023年出口量同比增長180%),這種市場格局的重構使得國內優質產能更顯緊俏。部分外貿轉內銷的企業為彌補匯率損失(美元結匯損失約6%),不得不調整定價策略。
從長遠來看,環保要求的持續升級(如超低排放改造投資增加30%)和高端裝備的迭代需求(比如深海油氣開采用的雙相鋼UNS S32205)都在重塑行業格局。雖然目前價格高企抑制了部分常規需求(建筑裝飾用304管材采購量下降15%),但在國家重點工程(如新型核電機組配套)和戰略新興產業的剛性需求支撐下,高品質不銹鋼無縫管的市場景氣度仍將維持較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