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的核心在于根據礦石性質選擇合適的分離方法。礦石類型不同選礦流程差異大,比如金礦常用氰化浸出,鐵礦多用磁選浮選。關鍵要看礦石中有用礦物與脈石的結合狀態,這決定了破碎粒度與分選技術的選擇。企業通常會先做礦石可選性試驗,通過光譜分析和顯微鏡觀察確定礦物組成,再制定經濟合理的選礦方案。
破碎篩分是選礦流程的起點。礦石先要破碎到合適粒度才能有效分選,好比剝核桃要掌握力度才能取出完整果仁。顎式破碎機與圓錐破碎機的組合能處理大部分硬巖礦石,振動篩則負責分級不同粒徑的物料。需要重點關注破碎比的控制,過細會增加能耗,過粗又影響分選效果,特別是含包裹體礦物的處理更需精細調節。
分選技術直接決定回收率。磁選適合磁鐵礦等磁性礦物,浮選能處理微細粒嵌布的有色金屬礦。重介質選礦對密度差異大的礦物效果顯著,比如鎢錫礦分離。如何判斷礦石是否適合某種選礦方法?實驗室小型試驗最可靠,通過對比精礦品位和尾礦損失率就能找到最優解。
現代選廠越來越重視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廢水循環系統能減少90%新鮮水用量,尾礦干排技術既安全又節省庫容。部分企業開始從尾礦中提取稀有元素,比如鋰云母尾礦提鋰已成為新利潤點。選礦設備智能化改造也不可忽視,在線監測系統能實時調整藥劑用量,確保分選指標穩定。
選礦成本控制貫穿整個生產過程。磨礦環節占能耗的50%以上,采用高壓輥磨機可比球磨機節能30%。藥劑費用約占選礦成本的15%,通過復配藥劑和精準加藥能顯著降低消耗。運輸成本容易被忽視,合理規劃廠區布局能讓物料轉運距離縮短40%,這些細節往往決定著企業的盈虧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