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廠生意能不能賺錢?這個問題得看你怎么經營。選礦廠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資源利用率和運營成本控制。找到穩(wěn)定優(yōu)質的礦石來源是第一步,很多人忽略了礦源質量波動帶來的風險。比如某些地區(qū)礦石品位時高時低,直接導致分選效率下降,這時候就得提前建立礦石檢測機制,必要時調整分選工藝參數(shù)。
成本控制的關鍵藏在細節(jié)里。電費占選礦廠總成本的30%以上,有沒有對比不同時段的工業(yè)電價?破碎機和球磨機的耗電量最大,可以考慮錯峰生產或升級節(jié)能設備。有個老板把老舊電機換成永磁同步電機,三年省下的電費夠再買兩臺新機器。工人操作習慣也得管,隨手關設備這種小事每年能省十幾萬。
技術升級不是非要花大錢。為什么有的選礦廠明明設備先進卻虧損?問題可能出在流程設計上。某中型選礦廠把三段破碎改成兩段閉路破碎,處理量反而提升了18%?,F(xiàn)在手機都能遠程監(jiān)控設備狀態(tài),裝個智能傳感器就能提前發(fā)現(xiàn)軸承過熱這類隱患,避免停產損失。
環(huán)保紅線碰不得更要會用。尾礦庫建設成本越來越高,不如試試尾砂綜合利用。有個廠子把尾砂賣給建材公司做混凝土骨料,每年多賺兩百多萬。排污許可證現(xiàn)在能抵押貸款你知道嗎?去年就有企業(yè)用這個貸出800萬周轉資金。
銷售渠道要兩條腿走路。長期合作的大客戶固然重要,但千萬別把所有雞蛋放一個籃子里。最近碳酸鋰價格波動這么大,靈活運用期貨套保工具的企業(yè)明顯扛風險能力更強?;ヂ?lián)網采購平臺現(xiàn)在挺火,掛上礦山直供的招牌能吸引不少中小客戶。
政策東風該追就得追。國家推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項目,補貼額度最高能達到總投資的20%。西部某省剛出臺政策,選礦廠采購國產設備能抵扣增值稅。這些信息不及時掌握,等于白白扔掉真金白銀。搞明白游戲規(guī)則的人,才能在選礦行業(yè)長久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