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廠粉塵控制的關鍵在于切斷污染源與人體接觸的路徑。粉塵主要產生于破碎、篩分、運輸等環節,粒徑細微的顆粒物易懸浮在空氣中,長期吸入可能引發矽肺病等職業健康問題。采用濕法降塵技術能有效抑制揚塵,比如在礦石破碎前噴灑霧化水,通過增加物料濕度降低粉塵擴散概率。需注意水量控制既要達到降塵效果,又要避免影響后續選礦工序的穩定性。
設備密閉化改造是阻斷粉塵傳播的直接手段。給振動篩加裝防塵罩、在皮帶輸送機兩側設置擋板等措施,能將粉塵限制在特定空間內。某銅礦企業將圓錐破碎機整體封閉后,作業區域PM10濃度下降了67%。有沒有更簡單易行的辦法?定期清理積塵同樣重要,使用工業吸塵器替代傳統掃帚,能避免二次揚塵問題。
通風系統的科學設計直接影響除塵效率。局部排風裝置應設置在粉塵產生點上方0.5-1米處,風速控制在0.8-1.5米/秒既能捕捉粉塵又不影響設備運行。搭配布袋除塵器等凈化設備,可使排放濃度穩定低于20mg/m3的國家標準。員工防護裝備不能流于形式,電動送風式呼吸器的實際佩戴率往往比普通口罩高出40%。
智能化監測系統讓粉塵治理更精準。在關鍵點位安裝粉塵傳感器,實時數據通過物聯網傳輸到中控平臺,當濃度超標時自動啟動噴霧裝置。這種動態防控模式比固定頻次的灑水作業節水35%以上。企業還應建立粉塵檢測檔案,每月對比數據變化趨勢,及時調整防控策略。
減少粉塵危害需要多維度協同發力。從源頭抑制到過程控制,從硬件升級到管理優化,每個環節的改進都能形成疊加效應。實施粉塵治理不僅能降低職業病發病率,更能提升設備使用壽命——某鐵礦案例顯示,全面控塵后設備故障率下降了28%。堅持技術創新與制度保障雙輪驅動,才能真正實現清潔生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