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鎢礦選礦的關鍵在于精準分離有用礦物與雜質。礦床類型直接影響選礦工藝選擇,常見方法包括重力分選、浮選和磁選組合應用。需要重點關注礦石的嵌布粒度特性,特別是黑鎢礦與白鎢礦的共生關系,這決定了破碎磨礦階段的參數設置。實踐表明,粒度控制在-0.074mm占比65%-75%時,能有效釋放目標礦物。
如何提升氧化鎢礦的回收率?浮選工藝中的捕收劑選擇至關重要。新型螯合類捕收劑比傳統脂肪酸類更具選擇性,尤其在處理復雜伴生礦時優勢明顯。某選廠案例顯示,采用苯甲羥肟酸配合水玻璃抑制劑,鎢精礦品位提升2.3個百分點。磨礦流程中采用階段磨選技術,可避免過粉碎造成的金屬流失。
環保要求推動選礦技術革新。重選-浮選聯合工藝減少藥劑用量,特別適合處理含鈣鎂脈石的礦石。近年出現的生物浸出技術,在低品位氧化鎢礦處理中展現潛力。選礦廢水循環系統設計需考慮pH調節與沉淀劑復配,這對降低生產成本和環境保護具有雙重意義。
設備選型直接影響選礦效率。螺旋溜槽與搖床組合在粗選段表現優異,處理量大的同時保持較高回收率。智能傳感器應用實現實時礦漿濃度監控,這對浮選槽操作參數優化至關重要。值得注意,不同產地氧化鎢礦的可選性差異顯著,實驗室擴大試驗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