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鉛銀礦中碳的存在,對浮選藥劑種類、工藝流程的選擇以及選礦技術經濟指標均有明顯影響。 通常采用抑碳或脫碳及碳和有用礦物一起浮出的工藝來消除碳質物的影響。本案例中采取的是脫碳法,下面介紹含碳鉛銀礦的選礦工藝流程。
1、含碳鉛銀礦的性質
該礦石中可回收的主要有價元素是鉛和銀。 鉛主要是以硫化物(方鉛礦)的形式存在, 同時也存在少量的硫酸鉛、鉛鐵礬等礦物;銀主要與方鉛礦共生。 此外礦石中還含有少量的黃鐵礦。 脈石礦物以石英、白云石、高嶺石等為主。
碳主要以有機碳和碳酸鹽形式存在,雖然碳含量不高,但有少量鉛礦物與碳質緊密共生或者形成粗細不等的包裹體,這對選礦工藝流程及藥劑制度的影響較大。
2、含碳鉛銀礦的選礦工藝流程
本文研究的含碳鉛銀礦石含有少量有機碳,需要先排除碳質對鉛銀礦物浮選的干擾。 根據礦石性質,采用預先浮選脫碳再浮選鉛銀礦物的優先浮選流程。浮選工藝流程如下圖:
(1)磨礦
磨礦實驗采取磨礦細度從-0.074mm粒級占50%逐漸提高到80%,觀察鉛品位和鉛銀回收率。試驗中隨著磨礦細度增加,鉛銀礦物解離度增加,有利于鉛、銀礦物上選,因此鉛、銀金屬回收率增加,但是磨礦細度的增加也會導致與碳質結合的脈石浮起而進入精礦中, 使得精礦中鉛、銀品位有所降低,但粗精礦中鉛品位仍較高。
當磨礦細度超過-0.074mm粒級占70%后,精礦中鉛、銀回收率增加已不明顯。因此確定磨礦細度-0.074mm粒級占 70%。
(2)浮選脫碳
浮選脫碳采用1粗2精浮選流程,以硫化鈉及亞硫酸鈉作鉛礦物的抑制劑,粗選時用量分別為400g/t和1000g/t,精選1用量分別為100g/t和200g/t,精選2用量為40g/t和100g/t。
在選擇碳捕收劑時,分別采用24k、730a及煤油+24k等藥劑進行選碳捕收劑種類及用量試驗,試驗結果表明,24k用量40g/t時,鉛銀在碳產品中的損失最低,分別為3.00%和 2.98%,因此采用24k 作選碳捕收劑,其粗選用量為40g/t。
(3)浮選鉛銀礦物
浮選鉛銀礦物采用1粗2精1掃浮選工藝流程。
方鉛礦浮選通常采用乙基黃藥、乙硫氮及苯胺等作捕收劑,這里采用乙基黃藥作鉛捕收劑,經選礦試驗結果綜合考慮,確定鉛粗選乙基黃藥用量為240g/t。
由于礦石中含有少量的黃鐵礦,并且少量方鉛礦與黃鐵礦致密共生,掃選采用乙基黃藥作捕收劑,即使用量很大也難以將這部分鉛(連生體)回收,可以考慮將鉛掃選中的乙基黃藥換作捕收能力更強的丁基黃藥。經選礦試驗結果綜合考慮,鉛掃選采用丁基黃藥作捕收劑,用量為80g/t。
3、含碳鉛銀礦項目結果
根據原礦性質,采用先浮選脫碳、后浮選鉛銀礦物的優先浮選流程,獲得較好的選礦結果:
碳產品中鉛品位3.09%、銀品位40.25g/t,鉛損失率1.94%、銀損失率2.12%;
鉛精礦中鉛品位63.68%、銀品位753.66 g / t,鉛回收率 94.84%、銀回收率94.05%,鉛精礦中碳品位4.32%;
脫碳產品中的碳主要以有機碳形式存在,鉛精礦中的碳主要以碳酸鹽形式存在。
碳產品中的鉛、銀品位均不高,鉛、銀在其中的損失也都很小。銀主要富集在鉛精礦中,鉛精礦中鉛、銀回收率均較高,有價金屬鉛、銀得到了很好地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