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某金礦自2007年開始一直采用“氰化堆浸炭吸附提金、載金炭火法冶煉” 的選冶工藝,選礦回收率僅達到 70% 左右。但是,隨著國家環保制度的日益完善,該選冶工藝已不符合環保規定,該選廠被迫停產。為了避免造成資源浪費,該選廠找到鑫海,希望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繼續生產,又能符合環保規定。在進行全面而嚴謹的選礦試驗之后,鑫海最終將選礦工藝確定為單一浮選工藝,取得了較好的生產效果。
1、礦石特征
礦石物質組成與結構構造:礦床金礦石中發現礦物達 57 種,金屬礦物主要為金屬硫化物、次為氧化物及金銀礦物,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絹云母、鉀長石等。礦石結構以結晶粒狀結構為主,其次有壓碎結構、交代結構等。礦石構造有浸染狀構造、細脈狀構造、角礫狀構造等。
礦石化學成分:礦石化學成分主要為 sio?、al?o?、fe?o?、feo、cao、k?o、na?o、p?o?等,含量達 95% 以上,其中 sio?占比 82.46%,al?o?占比 6.20%,fe?o?占比 4.31%。礦石中金為主元素,伴生有益元素以銀、鉛為主,有害元素主要為砷,其次為銻,含量均微。
礦石類型:根據礦石的氧化程度,本區礦石自然類型劃分為氧化礦石、原生礦石和混合礦石 3 種類型。根據礦石中礦物組合及蝕變特點,礦石工業類型有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以石英脈型礦石為主,占 90% 以上。
2、原選礦工藝簡介
該廠從2007年開始采用 “氰化堆浸炭吸附提金、載金炭火法冶煉” 的選冶工藝,選礦回收率僅達到 70% 左右,剛開始還能勉強生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環保政策日益完善,該工藝已不符合當時的環保要求,礦山已處于多年停產狀態。
3、選礦工藝改進試驗
為了使選廠盡快運轉起來,避免金礦資源的浪費,也為了企業能夠創造效益,該選廠找到鑫海礦裝,鑫海對這批金礦進行了選礦試驗,試驗步驟如下:
(1)樣品采集:試驗樣品在沿脈坑道或采場中采取,共布設 11 個采樣點采集樣品總重量 600kg,樣品經網格法分析品位為 4.51g/t,與礦區金平均品位 4.30g/t 基本一致,代表性較強。
(2)對比試驗流程設計:選用粗選 + 掃選工藝流程進行對比試驗,對比變量分別為磨礦細度、調整劑、捕收劑。
(3)調整劑對比試驗:
調整劑種類試驗:添加水玻璃與硫酸銅作為調整劑可得到金品位 178.32g/t 的金精粉,尾礦品位 0.94g/t,金回收率為 70.83%,效果更好,推薦選用水玻璃與硫酸銅作為調整劑。
水玻璃用量試驗:推薦選擇水玻璃的用量為粗選 1000g/t + 掃選 500g/t。
硫酸銅用量試驗:推薦選擇硫酸銅的用量為粗選 100g/t + 掃選 50g/t。
(4)捕收劑對比試驗:
調整劑種類試驗:丁基黃藥、丁基銨黑藥配合使用可獲得金品位 53.39g/t、回收率 74.57% 的金精粉產品,指標更好,推薦選擇丁基黃藥、丁基銨黑藥配合使用作為捕收劑。
丁基黃藥與丁基銨黑藥配比試驗:推薦選用丁基黃藥和丁基銨黑藥 2∶1 的配比。
丁基黃藥與丁基銨黑藥用量試驗:推薦選用丁基黃藥和丁基銨黑藥粗選用量 45g/t。
(5)磨礦細度試驗:推薦選用磨礦細度為小于75μm85%。
采用單一浮選工藝開展的實驗研究,最終可獲得品位146.77g/t、回收率為86.38%的金精粉,鑫海建議客戶在上述工藝流程的前段增加重選工藝,先得到重選精礦,再進行浮選,可以更好地降低尾礦品位,提高選礦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