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石尾礦的選礦關鍵在于高效回收殘留螢石并降低雜質含量。尾礦中螢石常與石英、方解石等礦物共生,需通過針對性工藝分離。現代選礦技術通常結合物理與化學方法,比如浮選法配合抑制劑使用,能顯著提升螢石品位。實際操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礦石粒度分布,特別是微細粒級螢石的回收難題,采用新型捕收劑或調整礦漿pH值可改善分離效果。
為什么說預處理是瑩石尾礦選礦的核心環節?尾礦經過破碎磨礦后,礦物解離度直接影響后續分選效率。濕式篩分與水洗能有效去除黏土類雜質,為浮選創造理想條件。部分礦山采用高梯度磁選機預先分離含鐵礦物,減少干擾成分。近年來,光電分選技術也被用于大顆粒尾礦的初篩,降低后續處理負荷。
浮選工藝仍是瑩石回收的主力手段。油酸類捕收劑配合水玻璃抑制劑,能在pH值8-9時實現螢石與方解石的有效分離。對于復雜成分尾礦,階梯式浮選流程更適用——先浮硫化物再選螢石,最后處理硅酸鹽礦物。現場案例顯示,控制浮選機葉輪轉速在18-22m/s區間,氣泡穩定性提升20%,精礦回收率明顯增加。
重選法在粗粒尾礦處理中展現獨特優勢。螺旋溜槽與搖床配合使用,能回收0.3mm以上螢石顆粒。某選廠采用離心選礦機處理-0.074mm尾礦,使螢石回收率提高至78%。這種方法能耗較低,特別適合水電資源有限的礦區。需要注意的是,重選前通常需進行脫泥處理,避免細泥影響分選精度。
化學提純技術正成為深度處理的選擇方向。酸浸法能溶解碳酸鹽類雜質,但需嚴格控制鹽酸濃度防止螢石損耗。微生物浸出技術近年取得突破,特定菌種可選擇性分解方解石,環保性顯著優于傳統方法。對于高硅型尾礦,堿熔-水淬工藝可將二氧化硅含量降至1%以下,產出的螢石精礦可達冶金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