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工藝流程圖是礦山生產的路線圖,直接決定了資源利用率與經濟效益。理解這類圖紙需要抓住物料走向、設備功能、指標參數三個關鍵點。工藝流程通常從左向右展開,原礦經過破碎、磨礦、分級后進入分選環節,最終產出精礦和尾礦。設備符號旁邊的標注要特別注意,比如球磨機標注的鋼球配比直接影響研磨效率,浮選槽標注的藥劑用量關系著礦物分離效果。
物料平衡表往往附在流程圖右側,這里隱藏著重要信息。精礦品位和回收率的數值變化,能直接反映各環節工藝調整的成效。比如發現磁選環節尾礦含鐵量偏高,可能需要檢查磁場強度或給礦粒度是否達標。設備之間的連接管道標注著礦漿濃度、流量等參數,這些實時數據指導著現場操作工調節設備運行狀態。
如何快速判斷工藝設計的合理性?重點觀察閉路循環的設置位置。破碎段常見的預先篩分閉路能有效控制入磨粒度,而濃縮機與回水系統的閉環設計直接影響水資源利用率。某些流程圖會用虛線標注備用流程,這在設備檢修或礦石性質變化時特別實用。
流程圖上的箭頭走向常被新手忽略。物料分流處的三角符號決定不同品位礦物的處理路徑,返砂箭頭指向暴露著流程中的物料循環量。例如球磨機排礦返回分級機構成的閉路磨礦,直接影響著最終產品的細度指標。掌握這些細節,就能預判工藝調整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現場操作人員最關注儀表控制點的位置。這些標注著PH值、濃度、液位的監測點,就像流程中的脈搏監測儀。浮選柱上的泡沫層厚度傳感器,重選設備的床層壓力表,這些實時數據構成了智能選廠的中樞神經系統。理解這些控制節點,才能準確解讀工藝流程圖背后的生產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