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金礦石怎么選礦?關鍵在于找準礦石特性和適用工藝。這類礦石中的金常以游離態或氧化物形式存在,脈石成分復雜,傳統方法容易造成金屬流失。現代選礦通常采用聯合流程,通過破碎磨礦釋放包裹金,再根據礦物性質搭配重選、浮選或氰化工藝,最大限度提升回收率。
礦石預處理直接影響后續效率。氧化金礦普遍存在泥化現象,礦漿濃度控制不好會導致藥劑浪費。部分礦山采用洗礦篩分提前脫泥,再用跳汰機或搖床回收粗粒金。遇到嵌布粒度細的礦石,水力旋流器分級能有效提升磨礦均勻度,為后續浸出創造有利條件。
浮選法對含硫化物包裹的金效果顯著。調整礦漿pH值至弱堿性環境,配合黃藥類捕收劑,能讓金礦物選擇性附著氣泡。需要關注礦泥對浮選的干擾,適當添加水玻璃或羧甲基纖維素能抑制脈石上浮。某金礦案例顯示,組合使用活化劑與抑制劑后,浮選回收率提升了8個百分點。
氰化浸出仍是處理氧化礦的主流工藝。堆浸法適合低品位礦石,槽浸則用于高品位原料。浸出時間與氰化物濃度需動態調整,過量氰鈉不僅增加成本,還會產生環保壓力。新型環保浸金劑正在逐步推廣,比如硫脲法在含銅氧化礦中的應用,既能減少污染又避免銅離子干擾。
尾礦處理同樣影響整體效益。磁選能回收伴生鐵礦,重選尾礦有時含有未釋放的細粒金。云南某礦山采用炭漿法從尾礦中二次提金,年增效益超千萬。隨著生物浸出技術的發展,利用微生物分解頑固包裹金的技術已進入工業試驗階段,這或許會改寫傳統選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