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延銅箔是通過機械軋制工藝制成的超薄銅材產品,其厚度通常在9-500微米(0.009-0.5mm)之間。與電解銅箔不同,這種材料采用物理壓延方式將銅錠經過多道次冷軋工序加工成型,具有獨特的微觀纖維狀組織結構。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其優異的延展性(伸長率可達15%-30%),這使得它在需要反復彎折的應用場景中表現出色,比如柔性印刷電路板(FPC)的基底材料。
生產過程中,銅原料要經過粗軋、中軋和精軋三個階段,期間需要嚴格控制軋制力(通常保持在200-800噸)和退火溫度(450-650℃)。這種工藝造就了材料表面極低粗糙度(Ra≤0.3μm)的特性,特別適合高頻信號傳輸領域。與電解銅箔相比,壓延銅箔的晶粒呈現定向排列,這使得其導電率更高(可達101%IACS),同時抗拉強度能維持在200-400MPa的理想范圍。
在電子工業應用中,壓延銅箔憑借其卓越的機械性能成為5G通信設備、新能源汽車電池集流體等高端領域的首選材料。其低輪廓表面的特性(LP銅箔表面粗糙度≤1.5μm)能有效減少高頻信號傳輸時的集膚效應損耗,這對毫米波頻段(24-100GHz)的電路設計尤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發展出的超薄壓延銅箔(厚度≤6μm)已開始應用于芯片封裝等精密電子領域。
市場常見的壓延銅箔根據處理工藝可分為光面銅箔(ST)、毛面銅箔(MAT)和雙面處理銅箔(DST)。其中經過特殊粗化處理的毛面銅箔具有3-5μm的錨狀結晶結構,能顯著提升與基材的剝離強度(≥1.0N/mm)。隨著電子設備向輕薄化發展,具備厚度公差±3%以內的高精度壓延銅箔,正在逐步取代傳統電解銅箔成為高端電子制造的核心材料。